一黑心公司对废旧润滑油进行二次加工,并将其产品装入假冒的“知名”品牌包装中谋取暴利,该批产品多流向新疆、内蒙古、四川等地。近日,济南市市中区经侦大队捣毁一生产劣质产品冒充名牌润滑油的公司,涉案主犯1人被捕,1人在逃。 近日,济南市市中区经侦大队接到市民举报称,历城区将军路附近有一厂家生产冒牌塑料瓶。8月2日,市中公安赶到市民举报的正大塑料瓶厂,并对该厂进行检查。该厂有员工4人,4套生产设备,在其生产车间内,摆放着大量的二次加工的塑料瓶,瓶身上贴有知名汽车润滑油产品商标。 据该厂员工交待,该厂主要从事塑料瓶二次加工,即回收废旧塑料瓶并对其进行再生产。完成生产后,在瓶身贴上知名润滑油品牌的商标,以此冒充品牌润滑油的塑料包装瓶。 民警在侦查中得知,该厂所生产塑料瓶主要供应给历城区“济南中孚润滑油有限公司”。据此线索,办案民警立即赶往该公司进行突击检查。该厂目前有10多名员工,在其车间内,摆放着200多箱(每箱6桶)冒用品牌商标的润滑油,另有6大罐润滑油未灌装,涉案价值1000余万元。 经警方检查,其车间内的“品牌”润滑油均系假冒产品,为回收废旧润滑油再次加工所得。据了解,该公司负责人注册有“中孚润滑油”品牌,但是因为自产品牌销售不理想,遂转型改做假冒知名品牌的劣质润滑油。警方查实,该厂所有“知名品牌”润滑油均系伪造、劣质产品,其销售价格比正品(每箱400元左右)便宜20%。该厂已经营1年多,其产品大多销往新疆、内蒙古、四川等地。在其产品外包装上,均冒用了知名品牌的商标,并有“防伪认证”。为方便联系客户,该公司还在假冒商标上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。 目前,两厂家负责人1人被捕(正大塑料瓶厂)、1人在逃(济南中孚润滑油有限公司),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。 济南市市中区经侦大队副大队长丁志坚告诉记者,废旧润滑油加工而成的产品,只是将回收来的润滑油经过简单沉淀、提纯便制造出劣质机油,这在业内也被称为“地沟油”。“车辆一旦使用该类产品,将影响发动机性能。时间长了,不但起不到润滑效果,反而会让车辆正常运行受阻。一旦出现意外,将会危及驾车者的生命。” 苦于打不开销售渠道,一润滑油生产公司回收旧机油加工后冒充重汽、壳牌、潍柴等名牌机油出售;一塑料厂购买、制造假商标,为该机油厂提供高仿真机油包装。该团伙合作一年多,日产假机油2000多公斤,销往内蒙古、新疆、成都等多个省市的汽修厂,非法获利1000余万元。2日上午,这两个制假售假团伙被济南市公安局市中分局经侦大队捣毁。 为赚钱,俩小公司制假“傍名牌” 十几年前,来自潍坊的张某在济南历城区开了一家润滑油生产公司。起初,该公司有自己的注册商标,但到了 2010年,国内机油市场大部分被名牌机油占据,自产机油成本高昂又卖不出去,张某便动起了冒充名牌机油商标制售假机油的念头。 不久,大学生李某来到该公司,他对机油生产技术非常在行。很快,两人便联手干起了制售假机油的勾当。 2010年5月起,张某联络各地汽修厂,大肆回收废旧机油,李某则负责调制生产配方将废旧机油伪装成新机油。 在生产过程中,李某使用特殊的生产配方,通过沉淀、调色等多种工序,使原本早已不具备润滑效果的废旧机油看上去和新机油非常相似,该公司假机油日产量也很快达到2000余公斤。之后,张某找到和自己有多次合作的某塑料瓶厂厂长郑某,请他为自己生产假冒的名牌机油商标和包装。郑某答应了张某的要求。 假名牌真电话,机油“难辨真假” 在说服郑某一同造假后,张某还多了个心眼,告诉郑某,制作假商标时,虽然品牌是假的,但商标上的联系电话和通信地址都得是自己公司的,这样不仅 解决了咨询防伪的问题,还能引来更多回头客。不久,张某和郑某合作发出了第一批货,为提高销量,这批假货冒用的全是重汽、壳牌、潍柴等多个知名品牌,且售 价比相应品牌正品低20%。 |